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36篇
  免费   9430篇
  国内免费   5343篇
耳鼻咽喉   768篇
儿科学   1437篇
妇产科学   837篇
基础医学   8268篇
口腔科学   1618篇
临床医学   10254篇
内科学   10900篇
皮肤病学   891篇
神经病学   3992篇
特种医学   35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8459篇
综合类   17137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6688篇
眼科学   2282篇
药学   9201篇
  61篇
中国医学   6231篇
肿瘤学   6223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1179篇
  2022年   2206篇
  2021年   3821篇
  2020年   3341篇
  2019年   2726篇
  2018年   2798篇
  2017年   2860篇
  2016年   2616篇
  2015年   3858篇
  2014年   4916篇
  2013年   5197篇
  2012年   7255篇
  2011年   7500篇
  2010年   5672篇
  2009年   4814篇
  2008年   5352篇
  2007年   5228篇
  2006年   4998篇
  2005年   4216篇
  2004年   3343篇
  2003年   3066篇
  2002年   2463篇
  2001年   1945篇
  2000年   1548篇
  1999年   1253篇
  1998年   656篇
  1997年   740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467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53岁,平均31.7岁;示指3例,中指6例;掌指关节(MP)关节炎4例,近侧指骨间关节(PIP)关节炎5例;均为创伤后继发的手指关节炎.采用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跖趾或趾骨间关节移植进行治疗,同时将受区废弃关节(7例)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2例)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关闭.术后观察手指和足趾骨折愈合情况、外形、移植关节活动度(ROM)、术后供区愈合情况和行走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术后9例移植关节全部成活,1例足部供区行髂骨植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1周伤口不愈合,考虑为内固定物排异反应,予拆除钢板改克氏针交叉固定,2周后创口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平均8.3周,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移植后的MP活动度为50°~75°,平均65.3°,PIP活动度为10°~85°,平均60.6°.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足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12周,平均10.2周,所有患者足趾外形良好,行走功能正常.2例取髂骨患者供区仅残留一条线形瘢痕,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结论 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同时应用受区废弃关节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不仅能恢复手指关节的正常结构,使关节具有良好的功能,而且能保留足趾外形与功能,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103.
朱羿  吴燕萍  张海霞 《新中医》2020,52(22):135-137
目的:探究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满意率及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将 85 例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42 例予以 PICC 置管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 43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比 2 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满意率、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人员素质、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服务项目以及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合理运动、自我检测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联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提高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满意率和依从性,降低 PICC 置管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105.
文题释义:尖顶距:是指术后即刻的正、侧位X射线片上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之和,并校正放大率后所得值,以毫米为单位。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尖顶距值≤25 mm可有效减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可能性。股距尖顶距:股距尖顶距是在尖顶距的基础上提出的。正位片上,于内侧皮质做一条平行于股骨颈中轴线的切线,该线与股骨头关节面的交点至螺钉尖端的距离即为正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侧位片上,为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将正、侧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相加再予以校正后得到股距尖顶距的值。股距尖顶距更强调正位片上偏下的螺钉位置。 背景:尖顶距被广泛应用于预测拉力螺钉切出的可能性,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在正位片上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下的位置时更稳定,于是为了更准确评估拉力螺钉位置, 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但是其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的:利用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公式,将拉力螺钉放入股骨头内不同的区域,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 方法:利用CT影像数据建立左股骨有限元模型,用3D扫描加建模建立捷迈解剖型髓内钉内置物有限元模型,按照尖顶距15,20,25,30,35 mm将拉力螺钉分别放入股骨头内中间区域和前上、前下、后上、后下5个对应的象限,建立24个内固定模型。同时计算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间时对应的股距尖顶距,将拉力螺钉放入后上、后下、前上、前下4个象限,建立16个股距尖顶距模型。然后给模型垂直向下的力,比较以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为标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以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尖顶距为35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205 5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尖顶距为20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524 0 mm。以股距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股距尖顶距为37.88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794 1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股距尖顶距为25.25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183 2 mm。②将拉力螺钉按照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放入股骨头内,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上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最大主应力增高明显,平均值分别为82.339 4,79.118 8 MPa;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下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平均最大主应力值减小,分别为49.535 9,49.642 8 MPa。提示:在评估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时,股距尖顶距并未较尖顶距表现出明显优势;股骨骨折近端的稳定性受到拉力螺钉位置的影响更大,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下后象限时,稳定性最好。ORCID: 0000-0002-7707-3553(乔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间南京市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及医疗服务资源的分布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2到2017年间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南京市肺结核发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季节指数法对肺结核时空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时间分布上,南京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年报告发病率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1.05/10万。地区分布上,根据充计,肺结核病例报告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但年报告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高淳区,约为67.44/10万人。人群分布上,流动人口的报告发病率(59.72/10万人)明显高于本地人口(25.72/10万人);各年龄段均有疫情报告,60岁以上老年组报告发病率最高,约为69.34/10万人;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位居肺结核病患者职业分布的前两位,分别占总报告发病数的24.09%和16.53%;男性患者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患者的2.19倍。结论 南京市肺结核疫情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患者男性为多,农民和老年人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为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区,经济相对落后的高淳区为结核病高风险传播聚集区。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通过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冰水浴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淫羊藿配伍麻黄的利水作用及淫羊藿发挥利水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先将SD雄性大鼠置于代谢笼内适应性喂养3 d。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于实验第1~3天冰水浴至大鼠四肢僵硬先造成大鼠风寒感冒模型;再于实验第4天和第11天早上9∶00按150 mg·kg^-1给大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取造模成功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多糖组,麻黄+非黄酮组,麻黄+大极性黄酮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各组大鼠从实验第15天开始按照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试剂,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20 d。收集实验大鼠第34天24 h尿液,大鼠处死后,测定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指标含量。取肾脏组织用于做病理切片并于HE染色。结果麻黄+生淫羊藿组尿蛋白含量由显著性下降(P<0.05),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部分肾小球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轻。麻黄+非黄酮组血清肌酐、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5),尿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所减轻,有囊腔变小。麻黄+大极性黄酮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依旧有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麻黄+小极性黄酮组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及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减轻,肾小球附近的炎性细胞浸润有减少。麻黄+多糖组肾小球依旧充血肿胀,依旧有炎性细胞浸润,有肾小管扩张。结论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为:麻黄+非黄酮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麻黄+非极性黄酮组>麻黄+多糖组,淫羊藿主要利水作用物质基础为非黄酮成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生脉散治疗心房纤颤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BATMAN-TCM)数据库获取生脉散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标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收集心房纤颤的靶标基因。将两者取交集后得到生脉散-心房纤颤靶基因交集,运用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并将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将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导入DAVID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生脉散干预房颤的有效活性成分159个,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206个共有靶点,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AKT1,TP53,PRKACA,IL-1B,TNF,INS,PPAR,RXR,F2,CACAN1C,PKC等是生脉散治疗房颤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175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主要心脏传导调节心率、动作电位时膜去极化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电压门控钙通道、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肾上腺素结合等,在细胞组成方面,主要包括钠、钾、钙通道复合物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00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有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血清素能突触,肾素分泌,钙信号通路等。结论:生脉散治疗心房纤颤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为生脉散治疗心房纤颤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索电子顺磁波谱(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检测红参清除自由基活性的适合产生体系,并研究红参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不同浓度的红参提取液对?OH的体外清除作用,并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分析红参中的主要皂苷成分,然后研究这些人参皂苷成分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 确定了羟自由基的生成体系为:Fe2+ 0.1 mmol?L-1、H2O2 500 mmol?L-1、DMPO 225 mmol?L-1;不同浓度的红参提取液对?O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其清除?OH的效力与浓度成正相关;LC-MS分析显示该红参提取液中主要含有Rh1、Rf、Rb3、F1、F2、Rg3、Rg5等成分,其中人参皂苷Rg5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用EPR技术研究红参清除自由基活性的适合产生体系,红参具有明显的清除?OH的能力,且人参皂苷Rg5是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成分之一,确定了红参抗自由基的主要物质基础,为红参及人参皂苷Rg5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